
资料图片
就在零售巨头提前抢占农村市场布局之时,几乎淡出人们视线的供销社系统,传出了通过股份制改革布局中心村的消息,欲在农村市场上重新崛起
最大目的是,彻底打破传统的“一买一卖”经营格局,把发展方向确定在为“三农”提供综合服务上
如今,在农村随着大型超市、各类专业门店的出现,农村供销社的生存更是面临巨大挑战。为解决供销社所面临的这种局面,近年来温岭市开办了以“农村综合服务中心”为架构的新型供销社模式。
6月12日,位于温岭市松门镇乃崦村的温岭市乃崦供销有限公司,正式挂牌运营,这是全国第二家,也是全省首家中心村基层供销社。
据了解,乃崦村综合服务中心作为温岭市供销社布局中心村的试点工程,将以生活超市、五金超市、药品超市等多类分工明确的服务项目,为乃崦村及周边地区的村民提供了更为精细化的服务。
那么,这个新型供销社到底新在什么地方?建立它有何现实意义呢?
在全省率先把供销社设在中心村
说起供销社,从计划经济年代过来的人,记忆自然深刻。当年,各地供销社门口手持购物票排起的长龙,向人们诉说着“那一个时代供销社的辉煌”。
然而,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,供销社的发展陷入了困境。面对挑战,温岭市供销社以重建服务网络为立足点,着力打造新型基层供销社。
传统供销社都建立在闹市集镇,农民采购生活用品、生产资料有许多不便。“把供销社建在村上”,这是温岭市供销社提出的一个大胆想法。
经过反复比较,我省第一个村级供销社最终落户松门镇乃崦村。乃崦村是省级中心村,土地面积1258亩,人口1297人,村有集体土地600多亩,农民年人均收入1.125万元,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100多万元。
温岭市供销社在乃崦村组建供销社,便于根据当地农业生产需要和资源优势、产业特色,直接参与农业生产经营活动,提供产、供、销多功能的社会化服务。
据了解,村里设立了供销社,农民不需要长途跋涉,前往庙前、贯庄等地买生产生活资料,在服务中心的门店便可自由挑选;各类服务设施配备齐全,如幼儿园、老人文化中心、老人公寓等,紧密地与农户建立合作关系,辐射农户1万人左右,能更好满足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需要。
新型供销社新在何处?
温岭市乃崦供销有限公司打破了传统的体制模式,建立了人员聘用和考核激励等机制,实行自主经营、自负盈亏,完全按照有限责任公司模式进行管理,坚持市场化运作。全新的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,大大提升了经营管理水平,为企业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该供销社彻底打破了单一的集体所有制产权结构,形成了社有产权、社会自然人产权和村级法人产权相结合的产权体系。
据介绍,该基层供销社由温岭市供销社、乃崦村经济联社、自然人三方共同出资组建,其中温岭市供销社持股20%,乃崦村集体持股20%,自然人持股60%,其管理、服务人员全部由当地村民担任。
这种新型的合作模式,强化了各方的责任意识,有利于凝成合力,发挥各自优势,为多方合作、共赢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渠道。
据介绍,乃崦供销有限公司下设农贸市场、超市、综合服务中心、农资商店、庄稼医院等单位,为农户提供农产品标准化运作、农业技术培训、农信担保等众多服务。
“传统的供销社都设在镇级单位以上,而且运行模式单一,只提供生活资料,生产资料销售供应。而这种新型的供销社,则相当于一个综合服务中心。供销社通过统一收购、规范验收、统一出售的方式,实现农产品标准化运作,能够有效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。”温岭市供销社负责人说。
打破传统的“一买一卖”格局
温岭市乃崦供销有限公司建立的最大目的就是,彻底打破传统的“一买一卖”经营格局,把发展方向确定在为“三农”提供综合服务上。
在温岭市供销社的牵头领办下,2010年年末,该村已设立农村综合服务中心,其中有农贸市场2000平方米,生活超市260平方米,农资、农机供应店120平方米,药店营业面积80平方米,卫生室40平方米,年服务社员14000多人次。
该中心还有民办幼儿园面积80平方米,可容纳60名幼儿上学;投资600万元的老人活动中心和老年公寓,入住老人60户;设有电信、邮政代办服务网点,村部楼设有电化教育室、图书阅览室、文体活动室及室外篮球场。
经过一年的筹备,在综合服务中心的基础上,成立了村级基层供销社,以指导综合服务中心各项服务有序开展;农资商店提供优质、平价农业生产资料,确保不发生坑农、害农事件;庄稼医院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,帮助农民排忧解难;不久前设立的农信担保代办点,及时为农民提供小额贷款担保服务。
据了解,下一步,温岭市乃崦供销有限公司还将领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,积极为农民提供农产品市场信息,帮助农民推销农副产品,解决销售难问题。



